交流学习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学习
【学习】推进基层治理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发布于 2016-04-07 17:21:13    点击:1426
         加强和改善基层治理,是当代中国促进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转型和变革进程中促进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树立固本强基、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探索形成科学合理的基层治理架构,巩固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当代中国推进基层治理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一是,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工作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统领基层工作能力不强、战斗力和凝聚力较弱,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不高、公信力不高,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二是,乡镇(街道)权、责、能失衡严重。突出表现在权力小、责任大、能力弱的严重失衡的态势,且压力型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弊端不断显现。三是,乡镇(街道)与村(居)关系不顺。乡镇一级政府条块关系很难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四是,基层组织行政负担过重。有些乡镇(街道)超过一半的行政事务都下达给村(居)去办理,村(居)组织只有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考核,却没有相应的工作权力和工作经费使有些村(居)组织疲于奔命、不堪重负。五是,基层组织为民办事基础薄弱。一些村级组织规模大,人口多,不利于管理和服务。少数村级组织办公和服务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基本的办公和服务需求。社会组织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推进基层治理的对策建议有:
      一、构建区域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创新组织设臵,优化治理格局。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兼职委员制”,建立驻区单位主动联系基层党组织和双向服务制度,要求在职党员、机关干部都要报导社区、服务群众、接受监督,并且服务表现纳入考核管理。二是,创新工作体系,完善服务机制。有效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必须转变以前靠强势行政推动的方式,从根本上转变到依靠制度规范、协调和引导。推广建立深入联系群众、掌握群众利益诉求、协同解决群众问题的“三访”“三个服务”工作体系。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按照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便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行业党建”“两新组织党建”“楼宇党建”“产业链党建”“商圈党建”“网格党建”“项目党建”等基层党组织组建方式,推行社区党员登记制度,开展城乡牵手共建基层党组织活动,开展党的队伍和工作力量“五进社区”活动。四是,加强文化引领,推动社会和谐。充分发挥党建文化的引领作用,以党建文化引领社会大众文化,发挥先进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不断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推进发展、奉献社会、促进和谐的动力。
      二、建设高素质基层执政骨干队伍。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注重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注重培养选拔有科学发展理念、有转型发展思路、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注重选拔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调处基层矛盾、善于应对突发事件、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优秀干部。三是,锻造高素质党组织书记队伍。村(居)党组织书记是“两委”领导班子的核心和带头人,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责任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各项工作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四是,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坚持有领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和培养党员,防止和避免长期不发展、突击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五是,全面推行县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制度。抓好基层党建,关键在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特别是强化党委书记作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
      三、理顺乡镇(街道)与村(居)的关系。一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必须从管制型、主导型向服务型、指导型转变,逐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基层治理体系。二是,明确职责范围。分别明确乡镇(街道)的职责范围和村(居)的职责范围,规范乡镇(街道)与村(居)的运作流程和办事程序,切实理顺两者关系。三是,试点建设新型社区。逐步取消街道办事处,重塑城市基层治理架构,推动扁平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下沉,解决街道办事处失之于大、居委会失之于小的问题。四是,建立乡镇(街道)与村(居)双向考核机制。省级层面出台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与村(居)委会双向考核办法,严格控制和不断规范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坚决清理整顿各类评比表彰活动。五是,不断完善基层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开展县级主要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村(居)重大决策事项社会征询、专家论证、公示听证“三项制度”的试点工作。
      四、加强村(居)两委建设。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村(居)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夯实党的领导的群众基础和民意基础,试行村(居)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内竞选,并将党内竞选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二是,优化两委班子整体结构。要注重将优秀大学生村官、行业带头人、经济能人中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居)两委干部队伍中来,进一步选优配强村(居)两委班子。三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即把党员培养成能人、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书记。四是,建立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居)两委班子对任期内的工作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在村(居)民中进行公开承诺。五是,建立村(居)工作实绩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村(居)两委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评制度,出台《村(居)两委年度工作量化评比办法》,对村(居)两委年度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六是,建立基层组织财政保障体制。省级层面研究出台建立村(居)基层组织经费保障自然增长机制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出台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文件。
      五、培育发展和有效监管的社会组织。一是,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建、妇建制度。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居)组织配套建设,配强村(居)团组织、工会、妇女组织班子,,强化基层组织对各种社会组织的枢纽和带动功能。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治协会组织的作用,并将一部分政府服务功能转移给这些社会组织。二是,培育发展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坚持“三社联动”,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管理服务格局。加强在培育发展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过程中的示范引导,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强、建设质量水平高、具有示范带头效应的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三是,创新志愿服务体制。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与社会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项目紧密结合的志愿服务体制,形成由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义工队伍、由社工带领义工的社会服务模式。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队,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出版时间:2016年2月15日;作者:伍俊斌,内容有删节)
版权所有@2005-2015 阳光天使社工机构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风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