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学习
您的位置:首页 > 培训学习
“你好,社区”,不止是口号!
   发布于 2015-06-26 09:02:21    点击:1039

来源:NGO发展交流网

 

      “你好,社区”是由正荣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一个社区营造公益项目。“健康、互助和幸福是我们对‘你好,社区’项目的定位,我们希望通过自然和艺文教育等主题活动,带动社区居民开展多元化的社区营造行动中,凝聚社区的力量,提升社区自治和社区互助。”正荣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官员吴军军是这样对“你好,社区”项目下定义的。

社区营造:居民是主角

       “城市载不动乡愁,邻里关系冷淡,社区越大越孤独。”目前,不少人在惊呼邻里关系冷漠成常态的同时,开始寻找传统邻里文化的回归。对于城市社区而言,它不单纯是居住的房子,更是家园的概念。最近几年,“社区营造”这个概念开始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和高端社区受到关注。

       社区,并非一个地理区域性质的简单划分,社区中每个人之间,是生活上、文化上的相互关联和共同认识。在现代化的城市社区里,怎样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激发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是由来已久的课题。目前,一些公益组织正在探索各种公益项目,激发社区内民众互助的热情。旨在推广和传播创新、多元、有益的社区营造经验的“你好,社区”营造沙龙也因此应运而生,由正荣公益基金会等发起的这个沙龙,已经运行了6期。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后、Urbaneer都市工作群合伙人林德福给大家分享了台湾桃园大溪镇老街的社区营造。他介绍说,社区营造要改变社区居民的观念,在大溪镇老街社区改造的项目中,志愿者长期与居民沟通的古迹重建,带动居民真实的参与和主体意识,连接到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建立社区邻居间的人际互动情谊及网络,逐渐使居民的观念改变。

       “对于我们营建者来说,‘热情、坚持、肯担当’是获得居民认可,使得营造与居民生活结合的起点。当能动性被带动,种子开始自己发芽的时候,它就开始自己生长,即使外来力量撤出,社区也会自己慢慢发展,自己去找它接下来该走的路。”林德福说,在社区营造中,居民才是社区的主角,只有每个人都把故乡当成“自己的故乡”,完成主体性的转换,才能把社区变成大家的社区。

       自然之友永久会员的易晓武则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组织“农夫市集”的经验,在他的概念里,社区营造“就是通过美好的食物把大家集结起来。”“我所理解的社区营造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互相认识,彼此能够照应一下。”易晓武所组织的“农夫集市”就是让农户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互相了解增进信任,以此来解决化工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升食品安全。“社区支持农业(CSA)是实现食品安全的一个有效途径,要有人认真去种植,要有人去买单,这些消费者最好是在同一个社区,高级一点的还要与农夫共同承担风险。”易晓武表示,这种支持对于农夫来说是最有效的,让农夫和社区一起成长,这也就是所说的熟人社会,大家互相认识,这样对于农夫来说,犯错的成本也要高出很多。”

       经济发展带来人们对居住社区的重新思考,对于“社区文化和生活氛围”有了更多的期望和要求。在专家们的眼中,社区营造在中国大陆还只是刚刚起步,营造的队伍发展得虽然缓慢,但却坚定。


绿色健康家生活

社区参与:环保行动点缀“绿色健康家”

       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垃圾实行分类,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分解为水和肥料,家里不大的阳台能开辟出一个“一平方米”的小菜园……“环保”这个概念对于大家来说,最困难的地方不过于人们理念的改变、习惯的养成和行动的坚持。在上海闵行区,活跃着这样的一批持续推动城市环境议题和社区工作的“环保达人”,她们通过自己的力量推动垃圾减量、变废为宝,成为社区民主自治的范本。

       李军玲是第四届“SEE-TNC”生态奖提名人,曾在地球村公益组织专职做公益,负责推广城市社区环境教育。2014年,在正荣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李军玲带领团队在上海闵行的君莲、君临、爱庐三个社区开展了“2014年上海闵行绿色健康社区生活”项目。

       走进君莲社区,你会发现不少居民家中的阳台透出一点嫩嫩的绿色,没错,这些绿色就来自“绿色健康社区生活”项目中的推广的“家庭立体芽菜园”。“别看芽菜小小的,味道真的挺好,而且自己种植,很放心。”住在君莲社区的王奶奶家的阳台现在已经被一盘盘绿油油的荞麦苗、豌豆苗、萝卜苗、油菜苗塞满,俨然已经变成了“芽菜园”。芽菜无需施用肥料和农药,只要创造合适的温润环境即可成长,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有机食品。

       除此之外,李军玲和志愿者们还在社区里开展了“环保知识教育大课堂”活动,教居民们用厨余来制作环保酵素,用牛奶软包装来制作手工艺品。“之前家里的果皮和菜叶都扔掉了,老师讲解之后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宝贝啊,现在我已经用上了第一批制作的环保酵素。”一名家庭主妇说。项目推行了几个月,居民的生活发生了不起眼的变化。在半年时间里,两个社区共有1677户居民参与,一共回收了2吨多经过清洁的塑料外包装和软包装。“这说明环保的观念已经深入到居民的生活中,也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不起眼’的变化。”

       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在社区内还自生了“绿主妇志愿队”,将社区里的各种公益工作中起到了领头作用。“这个志愿队都是家庭主妇组成的,由于刚成立不久,这个团队能力和主动性还需要加强。”李军玲说。

       李军玲和她的团队还打算建设“绿色文化环境教育基地”,把社区的活动室变成绿文化教育基地,“把平时开放得不多的社区活动室,改造成‘绿微墙’,组织‘你好社区’绿色文化沙龙,培养大家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也能让居民们交友、学习生活。”

社区大学:让守望和互助凝聚社区

       嘹亮的歌声、欢腾的场面、热烈的喝彩……2月11日是传统的小年夜,在正荣南昌大湖社区的小广场上则像过年一样热闹喜庆,舞台上高潮迭起,舞台下人头攒动。小区里5000多户居民,在家门口看到一场精彩纷呈的社区春晚。

       从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到学龄前的小朋友,从传统的民乐二胡独奏到“小苹果”这样的劲歌热舞,这场社区春晚共吸引了社区里的多个合唱团、舞蹈队报名,甚至还有保安员和保洁员阿姨也跃跃欲试。大湖社区大学的负责人黄圣仙介绍,这是正荣大湖之都第一届春节联欢会,“上个月,很多居民都说希望能在春节前做一场晚会,一起热热闹闹过个年。有20多个节目报名,2月9日我们还组织了彩排和海选,最终定下了15个最佳的节目。”

       “现在不少社区的邻里关系很冷漠,怎么能让居民从冷漠中走出,这是一个课题。”黄圣仙说,之所以建立社区大学,就是让居民从集体冷漠中走出来,让社区成为邻里守望和互助的家园。

       2012年3月,由正荣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大湖社区大学成立后开展了多项活动,从开设各种文化学习班、文化讲座的社区文化建设,再到开展趣味运动会、棋牌比赛这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让习惯留在自家铁门之中的居民们走到了社区里,营造出了让他们走出第一步的吸引力。”黄圣仙说,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让居民们开始有归属感,激发了社区原有的活力。

       当初社区大学的成立是打算以平民教育课程作为主线切入社区,随着公益活动越做越多,项目也越来越多。“之前只是单纯的做社区大学课程,现在已经变为做社区服务”黄圣仙介绍说,社区里有一个“青少年成长陪伴计划”,主要是解决孩子放学后的去向的,招募了不少社区里的居民当老师,周一到周五晚上都由社区居民给孩子们上课。“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陪伴社区的孩子们成长。”黄圣仙说,“社区每个居民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社区大学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大家互帮互助。”

       “我们中心的社区志愿者来自不同的群体,包括长者、妇女、学生等,我们倡导的理念是,社区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各个小家庭、小个体来共同维系。大家都说‘家存爱,爱传家’,用自己小小的行动将‘爱’存下来,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爱就能传遍整个社区大家庭。”

社区农园:营造人情社区

       “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扇子啊,真好玩!”小朋友们把树叶涂上彩色的颜料,几次拓印,最后拼成了扇子的形状,而用树叶涂上鲜红的颜色,围绕一个中心旋转,最后在纸上竟然形成了一朵娇艳似火的大红花。树叶、花朵、小树枝……这些原本平时不起眼的东西,竟然变成了让孩子们惊叫不已的“神奇的大自然的馈赠”,这是在正荣国领社区农园举办自然教育课堂上的一幕。

       去年12月,苏州正荣国领社区内的一个36平方米的小小停车场悄然发生着变化,经过1个月的施工,停车场变成了蔬菜园,成为正荣国领第一批准业主们自然教育的乐园。“这只是我们自然教育的‘试验田’,我们到今年7月份还会在社区里推出1600平方米的农场。”正荣国领社区农园项目的对接人周秋华告诉笔者,关于社区农园的问题,他们思考了很久,打算以“自然、健康、可持续”为理念,把农园变成一个能发动社区居民开展种植技能互助、种子交换、自然教育等活动的区域。“通过这种方式营造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社区居民公共生活质量和培养社区主人翁意识。”

       周秋华介绍说,为了筹备这个社区农园,正荣公益基金会“你好,社区”项目组已经筹备近半年的时间,“最开始是在上海一个城市创业园区开辟了一个场所作城市自然教育的范本,吸引了不少城市里的家长和孩子来此看植物,学习和植物有关的知识。”上海农园范本和苏州国领“试验田”的成功让大家坚定了把社区农园做大的决心。“传统的小区硬质景观较多,但是互动性低,人与环境的体验感也不足,我们想通过农园来改善这种关系,把农园变成科普观光型社区农场。通过对农业种植的展示,对孩子们进行生态教育,将来我们将会在社区农园里组织蔬果采摘日,养生教育周、爱园艺交流分享等活动,这样更容易让居民们产生社区情结。”

       据介绍,农园将采用有机种植的方式,为小区的居民提供绿色的有机食品。“每天早晨农夫把农园新鲜的蔬果进行采摘和处理,经过简单的处理和包装,放在社区的市集上进行出售,还可以接受预定和定制服务。”“农园还设置了‘小农主’的模块,小区居民可以租赁一块地,成为主人,种植自己喜爱的蔬果。甚至可以几个邻居‘共享’一块农田。”周秋华说,如此农场就可以作为一个社区的公共空间,紧密地联系起社区的居民,让社区变得更有人情味。“人情,才是社区营造的根本目的,没有人情,再好的环境,只不过是一种苍白的生活背景。”周秋华说。


社区营造沙龙

       “‘你好,社区’这个项目是我们在对公益项目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城市社区有这样的需求。一开始这些公益项目都是个体,比较松散。”正荣公益基金会的吴军军介绍说,“你好,社区”项目区别于其他的社区服务,是通过一些外来的NGO组织、社工来引导社区的居民,让一批“有爱心,有想法,愿意折腾”的居民自己站出来,大家一起处理社区公共事务。“对于社区营造来说,我们能做到只是‘培立’而非‘植入’,社工机构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都是‘陪伴者’的角色,居民才是主体。怎么样才能让社区居民认同和用好这种新型社区公益模式,路还很长。”

       “每个人都去做一些有助于社区发展的事,难道这个社区的发展还会那么困难吗?”吴军军的这句话道出了“你好,社区”项目的核心。

※ 本文源自作者投稿,作者:任思言,转载敬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版权所有@2005-2015 阳光天使社工机构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风信网络